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我国( )
A.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以依法治国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历史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2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仅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亚和东南亚的奇珍异宝、欧洲的玻璃和雕塑,还有各地的音乐、绘画、舞蹈、宗教,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马可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材料二: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亚经济大致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据估算,丝路基金与亚投行要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至少需要融资约21万亿元。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5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却仅有5000亿元左右,资本配置不尽合理也不够多元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所在。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有益于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到崭新高度。这就是要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互联互通。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12分)
(30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 GDP增速(%) | 能源消耗 强度降幅(%) | 消费对GDP 贡献率(%) | 科技进步 贡献率(%) |
2011年 | 9.3 | 2.0 | 51.6 | 51.00 |
2012年 | 7.7 | 3.6 | 51.8 | 52.20 |
2013年 | 7.7 | 3.7 | 50 | 51.70 |
2014年 | 7.4 | 3.9 | 54.4 | 52.30 |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
材料二:J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J省是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的?(10分)
(3)材料二中J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挑战,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4分)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树立法治新思维的理论依据。(12分)
漫画《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D.追求幸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