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

材料一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6分

材料二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4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 续的发展。

2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9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立足现实,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颁布了相关防治行动计划,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是对现实的正确反映,将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分)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GDP的认识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原理切口较小,指向性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按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我国根据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颁布相关防治行动计划,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颁布的防治行动计划对推动环境治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2)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切口极小,学生需要对真理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并能结合我国关于GDP的认识加以分析。我国对GDP的认识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我国对GDP的认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对GDP的认识要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因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6分

材料二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9分

 

查看答案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10分

 

查看答案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