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 3D 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这样一个创新大潮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创客运动”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同 时,也在中国的校园里兴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奇虎 360 董事长周鸿祎说:“创客运动让未来大不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创客运动”进校园的意义?(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创客运动”会让未来大不同?(12 分)
(3)“创客”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追求美好生活,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2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4 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首次由中国发起成立的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它的成立对未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亚投行在全面投入运营后,将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对缺乏 资金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有效弥补其资金缺口,推动亚洲地区经 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亚投行在运作成熟之后,将会 鼓励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材料二:目前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2015 年 3 月,英国向中方提交了加入亚投行的 申请,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英国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多个欧洲主 要国家和亚太国家立场的转变或松动。截至 2015 年 3 月 31 日,由中国倡议推动的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朋友圈”已达 50 名成员国。亚投行的利好消息让人看到“一带 一路”战略的稳健步子,这一切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14 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亚投行热”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12分)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解决问题,包括看病找医生。对于在线辅助问诊是否合法,国家卫计委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这体现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作为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中国公众的知晓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其中关注最多的是 60 后和高学历的人士,而新生代 90 后对于参与这一活动的支持度最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知识水平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15年4月21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影响了一代人。这些诗句启示我们
①实现理想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只要战胜自己,人们的实践就能取得成功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④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又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③既要看到直接联系,还要重视间接联系
④要推动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