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甲、乙、丙为三种不同的相关商品。假定当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动...

甲、乙、丙为三种不同的相关商品。假定当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10单位;当丙商品的价格下降10%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丙商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甲商品的需求减少30单位。由此可以推断

甲和乙是互补商品   甲和丙是互补商品

甲和丙是互为替代品   甲和乙是互为替代品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题干中“假定当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10单位;当丙商品的价格下降10%时,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丙商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甲商品的需求减少30单位。”可以看出,乙商品的价格上升10%时,甲商品的需求减少10单位,当丙商品的价格下降10%时,甲商品的需求减少20单位,故乙与甲是互补品,丙与甲是互为替代品,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面对光鲜亮丽、没有污染的有机蔬菜,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有机蔬菜“没有污染”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

“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关系

“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

“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说明了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 “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读书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37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62本。谈及“阅读危机”的成因和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怪罪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把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有人说是信息科技惹的祸,它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有人认为全民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的软硬件差,人们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再培养起来。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他还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不同声音”的看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10分)

(3)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该《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对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的全面改革正在加速,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逐步消除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4分)

材料二《意见》提出,要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12分)

 

查看答案

2015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一则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陕西省宝鸡市92岁的退休老人杨希元几十年如一日,义务辅导有志青年学生学习英语,参加过辅导的青年学生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的英语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也能使人生大放异彩 

②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③认识一般来源于直接经验,有时也来源于间接经验 

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2014年1-4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7.4%这一中高速增长。但同时分析指出,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发展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面对新常态,我们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 

②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应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应看到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