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有一种观点认为7%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上限。人们对这一目标的不同看法
①折射出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
②是由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③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
④受认识的立场、能力和水平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表现在
①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③人的意识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离不开社会劳动
④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的形成、语言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4月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将探索希格斯玻色子机制、暗物质、反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更多未知科学领域,并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初期形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③宇宙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正根据自身需要发展规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关于城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城镇化速度如果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会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出现空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只会事与愿违
②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具有客观性,我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推动规律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④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无法拒绝所以只能固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而言,城镇化既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涉及区域协调发展,更是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④系统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长期以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进行了无数次争论,但最终只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这是因为
①对世界存在状况的认识从属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可能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么与辩证法结合,要么与形而上学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