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 “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10分)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4分)
当前,党和政府把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努力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
请结合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应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分)
2014年,东南亚各国领导人来华访问或出席在中国举办的各类重大活动,展现了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愿望。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东盟的对话伙伴关系成为最具实质性的伙伴关系之一。这表明
A.我国积极拓展自身的国家利益
B.中国是推动东亚发展的主导力量
C.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共同的合作基础
D.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基本形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痛斥某些办事机构:证明“你妈是你妈”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把改革推向纵深。要避免“你妈是你妈”的笑话需要政府
①转变职能,建设便民政府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③科学执政,建设高效政府 ④以人为本,建设利民政府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这是因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A.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B.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C.事关新疆地区稳定和发展 D.体现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近一部电视剧《铁甲舰上的男人》热播。该剧讲述了19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的真实故事。甲午战争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要避免甲午悲剧重演,我国要
①坚持和平崛起,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加强经济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承担大国责任,发挥国际主导作用
④增强综合国力,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