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甲午战争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经过全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③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庄子·外篇·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
下列对下边漫画作出正确解读的是
A.只要敢于尝试就能获得成功
B.追求幸福要坚持正确价值观
C.思想僵化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D.价值判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之所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反映时代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一年多来,我国政府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化与各大国战略对话和务实合作,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建立和国际规则制定。近日,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张,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成为国际新秩序的主要构建者和推动者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C.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
D.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