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步入新常态。某校高三学生对此进行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经济新常态
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1)结合信息一,简要指出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
信息二:法治新常态
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 2014 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2)结合信息二,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并从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14年,教育部公布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本轮高考改革将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的导向,让人们看到从“招分”到“招生”的转变趋势。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高考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经济体制策应高考方案的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 养老保险试点”。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房”养老模式,虽然该模式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很多年,但我们在引进与学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实际来考虑。从唯物辩证法来看,材料表明(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C.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坚持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文艺创作上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问题,存在着低俗、庸俗、媚俗倾向”。为此,文艺工作者应该( )
①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深入群众,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创作素材
③改变创作规律,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④树立创新意识,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一家原始人住处的地下几百米的深处,可能就有已经存在上千万年的石油,但他们不知道;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与工具之后,人类才得以发现这一能源。如今的大数据也是一样,他并不是在创造什么新的资源,而只是在发现早已存在的资源——只是之前没有工具与技术可以发现并开发出来而已,这让我们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材料说明( )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科技设备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大数据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盂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今天我们仍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因为( )
①传承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逝
③良好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