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等科学理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市区,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10分)
材料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0分)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列关于我国上述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③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之所以对政府权力做“减法”,是因为
①“减法”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结果
②“减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③“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④“减法”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15年是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将会有所变化,如财政政策要在如何更积极有效上发力,同时也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重大改革进展。这一变化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受益于传统年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 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造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800多幅画作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④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