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10分)
(3)结合材料,就弘扬中国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材料一:全会强调,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材料二: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为什么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12分)
李克强提出,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好转,外界有人议论,是不是因为我国推出了“强刺激”,但事实上,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点没变宽松,唯一的“刺激”就是强力推进改革。“唯一的“刺激”就是强力推进改革”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B.改革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C.在社会生活中,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来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形成真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如果你平时不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那么你就会止步不前,到最后必然会落后于人,你的发展也就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你可以把竞争对手变成敌人,与之较量争斗;也可以把他变成助已成功的阶梯,登上人生高峰。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转化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电影《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这一主题体现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