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城乡户籍制度是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目前我国共有2.6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但长期以来“户籍差别”所造成的“身份差别”,让他们感到城乡间的“高墙”。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已刻不容缓。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1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2分

 

(1)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从总体来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4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适应新常态要把握关键,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4分) ③适应新常态,适应新变化,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总的来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根源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3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此项改革适应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 用。(3分) ③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此改革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3分)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此项改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认识并适应新常态,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的观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总的看”“关键”“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再次,调动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注意结合材料。 (2)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设问指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原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根源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此项改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各种因素导致发电成本不断提高。为响应中央促进节约用电,节能减排的号召,H省于2012年7月起开始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电费按月计量按月结算,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逐级递增,意味着用电量越大所交电费越多。实施阶梯电价以来,居民节约用电意识明显增强。今年H省将会继续推进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即将实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低谷时段用电价更低,以鼓励居民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说明H省推行阶梯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措施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继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物化

③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④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①文化交流首先应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     

②要实现文化的平等性

③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