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语句与“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地处华东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处于内陆山寨的滇黔文化,虽然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域特征明显
D.在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