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指导人能动认识世界
B.梦想作为一种意识,助推人们成功改造世界
C.凡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梦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对客观存在有反作用
2.“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某县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给我们在唯物论上的方法论启示是
A.意识决定于物质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英国的一项统计显示,绝大部分顾客反对发展克隆农业;但与此同时,支持发展克隆农业的人士则表示,克隆技术可以让农场主们拥有体型超大的牛群,从而产出更多的奶,赚更多的钱。顾客和农场主对克隆农业的认识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B.知识结构不同
C.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D.立场不同
“死对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伊壁鸠鲁这一对生死的论述
A.有宿命论的倾向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是主观唯心主义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集中国问题,推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现有的理论过程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