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进行访问时表示,中印互为重要邻国,都是文明古国,应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睦邻友好、携手并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文化的个性表现为文化的共同性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4年9月19日,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国开幕。从大熊猫到万里长城,从钢琴家郎朗到火炬手李英爱身上的中国品牌服装,众多中国元素格外抢眼,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概括是
A.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趋同 B.文化传播、文化交融、文化平等
C.文化传播、文化借鉴、文化渗透 D.文化繁荣、文化渗透、文化创新
2014年9月,耗资3亿多元、历时4年打造的“数字敦煌”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全景式高清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二、三维合成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展示了洞窟所有信息,游客不用走进莫高窟也能立体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变革了文化资源的收集、传递及储存方式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决定并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留存方式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境外游依旧火爆,而3月12日泰媒曝“中国游客在洗手盆洗脚洗鞋”再度引发网友热评。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继去年6月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彭钊提交了有关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的提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历史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中国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要求我们:
①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②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