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分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我们应围绕着“如何推动文化创新”阐述,包括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以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说明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考点:文化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6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9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6分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8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薛城区有关部门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枣庄八中南校高二某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目前,国学教育越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进行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