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行政审批项目调整.取消进展情况
进展 | 2002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7年 | 2010年 | 2012年 | 2013年 |
取消或下放(项) | 789 | 488 | 470 | 128 | 184 | 314 | 255 |
注:至2013年10月,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仍有1700余项,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未来5年内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近600项。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
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社会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策指导价,两者约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5%以内。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不同经济成分利润(亿元)及增长情况(%)
|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集体企业增长 | 股份制企业 | 外资企业 | 私营企业 |
2011年 | 11924/49.4 | 689/34.6 | 21100/49.4 | 11131/46.3 | 10420/49.4 |
2012年 | 14989/15 | 882/34.0 | 31651/31.2 | 14038/10.6 | 16620/46 |
2013年 | 14163/5.1 | 819/7.5 | 32867/7.2 | 12688/-4.1 | 18172/20.0 |
注:未来将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1)简要分析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各自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简政放权和鼓励各类经济成分平等发展的理由。(12分)
(3)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当如何转变“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12分)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2013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产权改革、国有资本改革、融资渠道改革、户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科学执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③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执政,推进国家社会生活法制化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3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中国人大网7月17日公布了二次审议稿。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这表明
①国务院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工作
②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④国务院贯彻执行全国人大通过的各种决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这说明
①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在这60年里,它不仅畅通了出行的道路,更为各族人民相互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在推动实现西藏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果。这表明加强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①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根本保证
②是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③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团结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④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