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5分)材料一: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

15分材料一: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做到精准扶贫。各级党委政府应摸清底数、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确保扶贫工作事半功倍。23年前,习近平聚焦扶贫工作的著作《摆脱贫困》首次出版。该书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

材料二:当前,各级政府进行广泛探索,开展了大量工作,产业扶贫已成为共识。产业扶贫务必要遵循市场规律。一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较小投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二要打通产业链,做到生产、运输、销售有效对接;三要注重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应如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对症下药。(2分) (2)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3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政策脱贫致富。(2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遵循和利用规律,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树立品牌意识,广泛探索,促进产业发展。(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各级政府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分析;解答时注意从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方法总结】材料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 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 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在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这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有人认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表明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12分2013年11月13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当把握好不变的关系。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材料三: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哲学观点其基本主张,并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点。8分

2分析材料三反映的哲学观点及其基本主张,材料三和材料一、二反映的哲学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