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而且被视为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它让病患者告别打针之苦。这一事例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D 【解析】 研究人员发明了无针头注射器,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而且被视为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它让病患者告别打针之苦。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③符合题意。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②错误。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④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归纳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要求: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尤其是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原理)。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努力学习真理、科学理论(方法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听众落泪。听过“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许多在外的子女回到了父母身边或送来了对父母的问候。这佐证了         

A.音乐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B.意识在特定条件下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C.意识因为具有主动创造性,因而具有直观现实性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查看答案

本世纪以来,一种被称为“左手材料”的人工复合材料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光学和应用电磁学领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青睐,对其研究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然而它的出现却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的假想。这表明了

A.超越现实的假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B.符合规律的假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C.思维的眼睛能够主动创造出假想的世界   

D.相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实现社会存在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

③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④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有研究表明: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它会把经常重复的运动或行为记忆贮存起来,当再次遇到这种行为时,大脑就会开启自动行为模式,不再参与决策,去做其他的事情;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