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消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

材料二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项浪费粮食的帽子,是不公平的,公款吃喝才是浪费的大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

材料三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得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政府不能随便请客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即便是普通宴请,也要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

(1)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8分)

(2)请你从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并就减少乃至杜绝餐桌浪费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并指出其政治生活依据。(8分)

(3)试分别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6分)

 

(1)①生产决定消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这一国情要求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差距较大,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消费,反对互相攀比。 ③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8分) (2)①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 ②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关键是健全制约和监督,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不断完善监督体系。 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建设“阳光型政府”。 ①建议:政府要加强对餐桌浪费现象的监管。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依据:政府具有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②建议:鼓励公民对餐桌浪费现象进行监督。依据:公民具有监督权。 ③建议:完善公务消费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依据: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8分) (3)文化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面子”思想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消费,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解读设问,关于消费的原因类题目,可以从生产决定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包括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低,决定消费水平低;其次,收入影响消费,前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低;最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以及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财富。然后,对应上述理论,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2)本题第一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从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本题虽然知识限定不明确,但行为主体限定,政府,关于政府措施类题目,可以从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第二问、第三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原因类,问题指向减少乃至杜绝餐桌浪费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其政治生活依据。解读材料信息,应该从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个人微观角度和政府宏观角度,个人微观角度,政府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公民监督浪费现象;政府宏观角度,完善公务消费、严格执行。其依据方面,教育提高公民意识,其依据是政府的职能、文化职能;鼓励公民监督浪费,其依据是公民的监督权;而完善公务消费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其依据是坚持依法行政。 (3)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解读设问和材料信息,中国传统的面子思想和面子文化对人是否选择浪费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可以选择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具体包括,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然后对应上述理论,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现实影响。 【考点定位】生产决定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府职能、公民的监督权、文化影响人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名师点晴】本题三问各有其特点,第一问,知识限定明确,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有关消费的知识,乍看像是小切口的题目,但仔细解读设问和材料,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需要对教材前后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第二问,知识限定不明确,看起来有两小问,但实际上有三小问,且三问看起来都与政府相关,但实际区别很大,第一小问,明确就是从政府自身角度,第二、第三小问,向政府提建议,减少乃至杜绝餐桌浪费,需要政府和公民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但语言措辞上需要政府主导,教材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直接借鉴,需要语言与知识的重新整合。本题第三问,知识限定更加模糊,连行为主体也没有,通过解读设问和材料信息,可以选择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而这两个知识在教材的范围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3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2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宜昌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查看答案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