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表明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实践水平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①正确;人们计时从利用日月星辰到原子钟的发明,计时越来越准确,不断的超越自我,故②正确;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故③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世界在时空上具有无限性,故认为“认识全部真理”过于绝对,排除④。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名师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