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0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30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4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

    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

    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1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12分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作为负责人的公民就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2分) ②加大财政支农投入,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3分) ③制定鼓励政策,增加农业的投资收益,增强农民的投资意愿和能力;(2分) ④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分) ⑤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惩非法挪用资金的行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到位。(2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应积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3分)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当前水利设施出现系列问题,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政府理应着手解决。(3分) ③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重要的职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民生,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4分) ④政府重视水利设施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属于措施类试题,主体是国家,实质本题主要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制定鼓励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吸引社会资金,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惩非法挪用资金的行为等知识。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政府的知识主要有:政府性质、职能、工作宗旨和原则、权力依法行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监督等;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析现实意义。 (3)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作为负责人的公民就保护水资源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主体公民可以看出,主要从自觉地履行义务,遵循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结合),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角度回答,并结合保护水资源分析具体做法。 【考点定位】科学的宏观调控、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民的政治参与 【题型简介】“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高考政治主观题多是大背景、小切口、重在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要达到培养和提高上述能力的目标,最根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注重研究性的学习,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答技巧,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启示类”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文化生活、政治学的启示等等。“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 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 万亿以上,2020 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改革开放3O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 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开,但也正遭遇着“中国式的发展难题”从“转型之难”到收入“分配不平”从“城乡二元”结构到道德困境;从各阶层利益博弈加剧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破解“中国式难题”正成为国人关注的时代课题。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1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①民主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③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有的人长期监督公车私用,有的人协调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有的人……一个个普通市民用朴素直接的方式,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做法  

A.体现了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B.说明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C.体现了人们的公民意识、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D.说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公民意识的觉醒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修改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诸多方面。如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等证据应当排除、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等。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A.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B.公民有序参与,推进民主法制

C.有利于制约公共权力的使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司法机关修改完善法律,促进依法治国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17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明年北京、上海等19个大城市的小学要全部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政府这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定  

A.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提高了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

C.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      

D.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