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参考示例,完成下表。(8分)
观点 |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其具体内涵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管如何,“孝顺”、“孝敬”等情感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其中。 | ① |
当代人对待传统的“孝”应该有所扬弃——摒弃封建时期“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发扬“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尊敬、陪伴。 | ② |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孝”文化也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比如当代“孝”的前提是长辈和晚辈在人格上的平等。 | ③ |
良好的“孝”文化,于个人、于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正确、健康的“孝”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示例: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孝”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对“孝”的教育可以提升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 | ④ |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我国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其中不乏成功的典例。但是由于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被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因此,导致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这也就直接导致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额较小。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9分)
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于2015年9月17日至9月20日在四川绵阳成功举办。本届展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
材料一:博览会首日,国际电子信息发展论坛在科创园区创新中心举行。工信部陈司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三点重要内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了我国产业生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第二,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绵阳本土的长虹和九洲,它们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如果我国科技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力的开拓,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国科技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就可以早日落到实处,到时候中华民族也就能昂首世界民族之中。”
材料二:为了使绵阳市各城区学校更多的学生到现场参观科博会,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协商决定:由教体局团购门票,供城区学生周六、周日入场参观,学生凭学生证入场参观,如无学生证的,可持学校出具的证明入场。在组委会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近距离的感受了科技的魅力,纷纷表示:“走进科博会展馆,仿佛置身于一座科技的殿堂。”
(1)结合材料一中陈司长的观点,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注重科技的发展。(13分)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一谈材料二中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做出相关决定的原因。(13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为中国的文化进步打开了闸门,这说明了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根本改革现有生产关系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王朝更替,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A.政治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制度更替是文艺工作者出现的必要条件
C.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没有底线的开放是瓦解,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中西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完全抛弃已有的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