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5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

25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辽阔的海洋可以成为联接彼此的纽带、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平的环境可以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这些都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材料二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12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10分

3四川省恰处于“一带一路”的焦点位置,为落实国家战略正积极规划本省经济升级版。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该省提供一条建议。3分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3分) 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3分) 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分) 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3分) (2)①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对外开放前沿。(2分) ②扩大对外贸易,转移富余产能。(2分) ③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分) ④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分) (3)示例:切实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制定规划和落实规划中都要相信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意义等有关知识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调动运用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对外开放前沿;扩大对外贸易,转移富余产能;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设问指向四川省恰处于“一带一路”的焦点位置,为落实国家战略正积极规划本省经济升级版提供一条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明确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然后运用上述知识,围绕积极规划本省经济升级版提出建议。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传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社会历史的主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7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9分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9分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要

A.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B.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 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D.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查看答案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非法删帖、发帖中伤、泄露隐私等利用信息网络侵权行为频发,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2014109,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的根本内容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这启示我们

A. 坚持从局部手认识整体           B. 在事物的共性中把握个性

C.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 分析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

 

查看答案

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19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这种模式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

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