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学界的热议。
学者甲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学者乙表示,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的原因。(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怎样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8分)
国务院于2015年5月19日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结合材料,说明《规划》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12分)
(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阐释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合理性。(9分)
2015年6月23日,光明网载文指出,有些人对新常态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简单化、静态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泛化的偏差:以为新常态只是增长速度新、能够自然而然出现和保持的状态,可以心安理得、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无需作出艰苦努力。这些偏差,极不利于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合理的对策,甚至可能成为有些人从“GDP崇拜”一个极端走向“去GDP"另一个极端的借口,必须予以澄清、纠正。因为新常态不只是增长速度新,更重要的是结构新、水平新、成效新、宏观经济状态新,还需要发展条件新、方式新、动力新、制度新、体制机制新,难度更大。新常态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
结合材料,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性对待经济发展新常态。(12分)
商品的外包装对商品起保护和美化作用,但是过度的外包装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这一经济现象告诉我们
①量变不能超过一定的程度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④只要发生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的发生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视现实问题,防微杜渐 ②要积极参与实践,重在行动
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要做好量变准备,持之以恒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上世纪,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收视率极高。到了21世纪,从数字机顶盒到IPTV再到智能电视,尽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服务,但收视率还是越来越低。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留给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③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④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