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A 【解析】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属于传统文化,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说明中华民族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④适合题意;题肢①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 【趣味阅读】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做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 

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 

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 

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从2015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这样做是为了

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