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材料一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做出的明确部署,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建设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通过财政资金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除了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的公共服务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职能需要的公共服务,如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科研、行业规划与咨询,社会调查,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服务等;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群体特定的公益类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8分

 

(1)①理顺职能,下放权力。政府履行基本职能,不意味着包办一切。通过理顺职能,把由政府包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变为向社会力量购买,下放了权力,转变了政府的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转变职能。 ③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而转变政府职能。 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使权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坚持了依法行政,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转变了政府的职能。 (2)①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把可以交给市场的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去调节。(2分)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可以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2分) ③政府应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增加国民福利等公益类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分) 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增加对公益类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保证政府正常运转和公益类公共服务的供给,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要注意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转变职能的即可。依据材料中“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建设需求”等信息,学生可以运用理顺职能下放权力、要做到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对对人民负责则等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即可。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二,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发挥市场在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重要表现,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是通过财政支付得以实现的,可以从财政作用的角度谈认识。所以回答本题,学生可以从资源配置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财政的作用等角度,结合材料谈认识。 【考点定位】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手段。 【解题方法】由于“认识类”试题的设问指向范围很广,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答题方向和范围,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究竟回答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联系材料,多角度发问,化大为小,化暗为明,把题目中的设问分解成若干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逐个分析,从而得出答案。这类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其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是什么”。“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要注意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等角度思考。 2.分析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一般包括“原因”“意义”两个部分。其中,“原因”(或者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制度、规律、原则、地位、基本理论、观点等)、“现实依据”(即现实状况);“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国家、社会、个体等);要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的、外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3.解决问题——“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怎么办”要从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同上),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中的信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客观的、实践性角度,主观的、观念性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从时政背景角度思考(党和政府现阶段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但必须要按以上思路去考虑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

材料一提高亚洲的发展能力,是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宗旨之一。《协定》在宗旨中明确指出,将“通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已迈入膨胀式发展时期,每年需要大约8000亿美元投资,但美日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只有约22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批准的贷款金额只有135亿美元,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所需。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成立亚投行的重要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6分

 

查看答案

毕业于技校的祁峰,参加工作17年,立足岗位钻研创新,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行业的技能大师,先后荣获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祁峰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①人们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相关才能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万里,为了农民走上吃得饱、穿得暖的“阳关道”,甘愿冒着犯政治错误的风险,倾听农民的心声,遇事和农民商量,支持农民首创的“包产到户”做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万里身上,可以看到他

①坚持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承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万众创新”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更对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完善产生深刻和长远的重大影响。材料说明

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无止境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源于2009年爆发的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引发希腊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反映出

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事物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