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2015年全国净增就业需求与新增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2015年全国净增就业需求与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比较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将导致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

材料三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近。然而,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延迟退休”的忧虑。

1概括图表中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请就解决图表中存在的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8分

3在延迟退休问题上,面对近七成受访者的反对,政府部门怎样科学决策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6分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净增就业需求不断增长,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2分)2008年以后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已开始走向消失。(2分) (2)①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待遇。(2分) ②要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提髙劳动者素质。(2分) 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科技教育投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2分)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生产要素投人,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3)①启动公众参与程序,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充分听取民意;(2分) ②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对延迟退休的分析论证,集中学者智慧;(2分) 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将拟定的延迟退休方案,向社会公示,让公众在了解相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帮助决策机关对方案加以修正和完善。(2分) 【解析】 (1)本题是经济生活图表类题目,此类题目应该遵循同一主体看变化,不同主题看差距的原则,同时关注小注信息。遵循上述原则,观察题中图表,不难得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净增就业需求不断增长,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2008年以后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已开始走向消失。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就解决图表中存在的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解读设问,题中问题一定程度上是解决就业问题,但还不完全等价。首先,从就业层面讲,行为主体是政府,政府自身讲,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政府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其次,从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转变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实现转变,微观方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科教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宏观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政府部门怎样科学决策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解读设问,本题虽然知识限定不明确,但一定意义上等价于政府如何让公民参与科学民主决策,具体来讲,可以参照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但语言要进行以政府为主体的转化。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转化为政府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充分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制度,政府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分析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政府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公民参与修正和完善。 【考点定位】就业、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民主决策 【名师点晴】本题第一问,题目较为简单,遵照经济生活图表类题目的原则,观察题中图表不难做出相应的总结;本题第二问,又是经济生活题目,秉承经济生活知识用点模糊的特点,而且本问要承接上一问的问题,如果对上一问的问题研究不够透彻,则直接会影响本题的作答。劳动力问题,乍一看像是就业问题,但本题的难度就在于此,本题与就业肯定相关,但绝不仅仅是就业问题,劳动力问题、人口问题是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息息相关的,所以本题一定有一个理论上的升华点,即落脚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题第三问,既简单又有一定的难度,说简单是因为是政治生活题目,与政府相关,又是措施类的题目;说又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首先,与政府相关,角度肯定不仅仅是政府,其次,入口较窄,政府科学决策,政府其他知识大点在本题用不上;这里有一个思维的转化和语言的再调整问题,如果眼光死盯政府的科学决策本身,教材也没有多少可以挖掘的东西,唯一有的和科学决策相关的,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中的民主决策,但行为主体却是公民,而不是政府,这里就需要一个知识点根据问题需要行为主体的一个语言再调整,即把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这一知识转化为政府如何让公民科学参与决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赴日购物消费近60亿元人民币,具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加热等功能马桶盖成为抢购热门。然而,马桶盖的外包装上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杭州

材料一近几年,中国市场对电子坐便盖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升温,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反映出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在提高。在国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中国制造”肯定有好产品,但不知道厂家的宣传是否百分之百属实,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好产品。

1结合材料,简析“马桶盖风波”给我们带来哪些经济学启示?4分

材料二面对“马桶盖风波”,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拿到市场上来卖。没有统一规则,永远只能是——越诚实经营的企业,越吃亏”。中国一些企业也能生产国际标准的好产品,只是有些消费者不知道,或者存在误解。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上,包括消协在内的一些机构,都有义务给消费者相关的选择信息。

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中国经济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关键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对此,李克强总理说:“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我们也抱着开放的心态,这也会倒逼我们产业升级。”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助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4分

 

查看答案

12材料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2014年10月16日是以“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为主题的世界粮食日。在此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5日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意无保留提供技术和经验,与世界各国携手消除贫困饥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刺激国际粮价上涨且影响机制相同的因素有哪些? 请选出序号试在图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 S或需求曲线 D 以表示这种变化。作图时请用 2B 铅笔并画清楚)(2

满分5 manfen5.com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为李克强总理拟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的演讲要点。8分

 

查看答案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31

7. 6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15699

6. 7

农村居民

5554

8. 3

按收入

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6308

9. 0

经营净收入

1848

6. 4

财产净收入

882

9. 7

转移净收入

1892

11.4

材料二《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6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挖掘农村消费的潜力?6

 

查看答案

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指出,和平是宝贵的,和平也是需要维护的。大家都只想享受和平,不愿意维护和平,那和平就将不复存在。这一讲话旨在强调

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  

②主权国家应自觉履行维护国际和平的义务

③促进世界和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  

④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金砖国家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与日俱增。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是全球最突出的问题

C.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逐步向多极化演进

D.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