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2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整理】对待传统文化 1. 为什么? (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2)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3)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运用文化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12分

 

查看答案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查看答案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