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意念控制机器人”亮相“全国科普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在一名头戴能探测和解读大脑活动“帽子”的工作人员意念的控制下,机器人不时地向参观者摆手、走动、下跳。据悉,这套系统的原理是,把脑电图仪作为人机交互的接人口,而脑电图仪则通过嵌在“帽子”里的电极来探测脑电活动的细微变化。“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成功进一步佐证了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任何幻想终将变为现实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通过实践人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机器人通过脑电图仪获得了产生意识的功能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2.目前对这套系统的研发还处在前期阶段,等系统更成熟时,可将其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人们回到家里,想打开窗帘、电视机时,只需要想一下,系统就可以做到。这说明
①把握事物间的有利联系可造福人类
②人为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离不开人类的活动
④任何事物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运行周期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西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的制订印证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理论的认识要高于实践 ④认识最终总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2.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在从卷筒上剥离时,胶带会放射出微弱的光线,这种现象被称为“摩擦发光”。20世纪50年代,科研人员得出一个惊人结论:剥离胶带过程也同样会放射出X射线。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用胶带拍摄的指骨X光片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胶带可产生X射线”的发现证明
①科技不断改变着事物的自身属性
②科学认识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其存在为前提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国内,经过8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河南药学家、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和他的团队捧出了四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药——治疗艾滋病、脑梗、肝癌和丙肝的药。这体现了实践
①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
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燕儿不知贫富累,春风起絮归旧巢
④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就苦恼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