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多歧”,人生难免要面对抉择、做出取舍,这就需要我们
①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客观对策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从普遍真理中寻找特殊规律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60年代,奎宁等原有抗疟疾药物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各国加快新型抗疟疾药物的研发。得益于传统中医药文献和民间验方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经多次试验,发现了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屠呦呦教授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的研发,可以说明
①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两种状态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理论创新的实质,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批判继承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对极地冰芯进行了比过去更为精确的年代测定,重构了历史上多次火山爆发的时间。这项关于古代气候的重大研究,不但发现了过去火山爆发与气候变冷之间的紧密关系,而且有助于历史学者了解火山爆发如何导致重大气候危机而改变人类历史。这可以说明
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有赖于人们的认识发现
②任何事物都作为要素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
③既有认识总会在以后的实践中被推翻
④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成书于元末明初(14世纪)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184—280年)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7世纪)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则又迟至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
②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
③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歌声,记录一个时代,影响一个时代,也推动一个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响彻中华大地,喊出了百年来国人面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激励着千百万爱国将士和民众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毛泽东曾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结晶
③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精神力量
④一定程度上,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表明我国
①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主张维护国际格局稳定,反对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③把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