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 )
①改变自然物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斯特凡·黑尔,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使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纳米显微镜层次。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在战胜谬误中得到发展
③人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类可以改变事物固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知识、情感等的影响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认识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