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但是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 【解析】前诗是少儿时期对明月的感受,后诗是诗人面对明月油然而生的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传达出成年人内心的忧虑与沉重。两诗都是诗人主观意识对明月的反映与思索,①正确;受诗人不同时期主体因素的影响,对明月的理解不同,产生的认识也不一样,②正确;③错误,认识主体才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艺术创作中不能完全摆脱认识对象,④错误。本题选A。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 【名师点晴】我们要注意,意识本质问题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 (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物质的被动反映,人们的意识对事物的反应是主动地,有选择的;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除了人脑还要有客观存在以及人们的社会实践。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由于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意识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的经济增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3%。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彼此没有绝对的界限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这一名言揭示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与权威一定是相互排斥的              

C.只能服从真理不应服从权威           

D.真理与权威有时是相互依存的 

 

查看答案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与1300多位两院院士谈话时披露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其实,清朝初期,很多人对西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学了不少,但只是一种猎奇和雅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A.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科技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  

①改变自然物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斯特凡·黑尔,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使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纳米显微镜层次。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在战胜谬误中得到发展

③人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类可以改变事物固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