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材料一:201...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材料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律体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都是围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展开的。(3分)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体系的综合配套。(3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3分)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分) (2)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3分) ③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分)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2分) (3)①以法治文化熏陶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树立法治信仰等。(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结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属于如何做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坚持系统优化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然后结合者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具体说来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文化创新。 (3)本题要求考生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考生在提出具体的措施时,要注意“从文化层面”的模块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提出营造氛围;可以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等。 【考点定位】系统优化法、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影响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生活与哲学》 知识主线: 1.哲学常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力量。 2.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辩证的唯物论与认识论(两大内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是物质的;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2)正确地认识世界: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四大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①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1)正确地认识社会: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正确认识人生价值: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基于此,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Ⅸ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殄,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亚投行作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以及充分体现新兴市场国家意志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反映了成员国的诉求,符合成员国的利益,有助于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改善,更惠及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借助融资平台,中国也将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互信,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截至2015年4月3日,已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52个经济体宣布加入亚投行,而美国和日本对此并未作出最终的决策。

(1)请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亚投行的建立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查看答案

匈牙利记者比罗某次写稿时不小心划破了稿纸,他想,要是把笔尖换成圆珠就好了。于是,他请教一名化学家,化学家说:“笔尖换成圆珠没问题,可是圆珠的周围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写字呀!”比罗想,如果让圆珠转动的时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吗?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依靠圆珠的转动送出墨水的圆珠笔。圆珠笔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在实践中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

②在批判旧事物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是实现创新的内在要求

③不断质疑原有的经验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把握偶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必然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于此,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肩负的任务

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③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发展历程:

满分5 manfen5.com

“一带一路”发展历程体现的“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原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相互离不开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有机结合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这一要求

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 

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  

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