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当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趋于理性,“货比三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的“性价比...

当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趋于理性,“货比三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的“性价比”。消费者购买商品看重“性价比”,这是

①对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考量         

②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衡量

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④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权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消费者购买商品看重“性价比”,这是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权衡,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题肢③④正确。题肢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3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6.1490,较上一交易日6.1465下跌25个基点,创下年内新低。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则

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家用电器更有竞争力 

②中国某企业到美国投资成本降低

③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的热情高涨   

④张先生一家到美国旅游更加划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查看答案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投资与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GDP增速,近些年来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率由35%上升到49%。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

 

查看答案

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