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1和A2表示某商品的价格引起的供给的变化情况(P为价格,Q为数量),曲线A3表示该商品价格引起的需求的变化情况,假定A3不变,当曲线从A2移到A1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引起这种变动的原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升高
②该商品在市场上可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③该商品的生产者会减少其生产量
④该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可能会升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图表示某品牌汽车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变动前曲线,D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变化会导致D1向D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银行存款利率提高 ②汽车购置税税率降低
③汽车生产成本下降 ④汽车销售商有奖销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当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趋于理性,“货比三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的“性价比”。消费者购买商品看重“性价比”,这是
①对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考量
②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衡量
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④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权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3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6.1490,较上一交易日(6.1465)下跌25个基点,创下年内新低。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则
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家用电器更有竞争力
②中国某企业到美国投资成本降低
③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的热情高涨
④张先生一家到美国旅游更加划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