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中国遭遇十面“霾”伏,“PM2.5”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

2014年,中国遭遇十面“霾”伏,“PM2.5”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空气中的PM2.5主要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对此,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出台和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10条”,采取严厉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体目标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要坚定信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落实、务求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本行动计划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治理大气污染要具体分析“PM2.5”形成的条件,把握联②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改善大气环境要逐步推进,分阶段地实现目标。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要坚定信心,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本行动计划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狠抓贯彻落实。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治理大气污染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或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每点3分,答四点即可满分,共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政府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具体运用哪一个观点;并注意结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实现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有机统一。 【考点定位】联系的普遍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近来,王林这些大师们再次吸引住人们的眼球。看看大师们的神奇!

严新宣称用气功支援大兴安岭森林灭火

闫芳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其掌风能击倒人

王林以表演“隔空取物”“空盆取蛇”等见长,自称“气功大师”

张宝胜具有“火云掌”“耳朵识字”“药片穿瓶”等众多“特异功能”

胡万林号称“神医”“盖世华佗”,据说包治百病,治愈率可达90%

马悦凌凭借《不生病的智慧》走红,被称为“养生教母”,教人“生吃泥鳅”

张悟本绰号“绿豆小王子”,宣称吃绿豆可治百病

材料二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司马南说,不是“大师”们有多高明,而是傻子太多。虽然这些“大师”在我面前,我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骗子,但一般老百姓很难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大师”们自己忽悠没有用,所以他们往往善于借力,狐假虎威,和名流权贵们搅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可信度”。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就如何识破大师们的骗局向社会公众提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此次全会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和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表明决策层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继续加深,同时也为经济体制领域推动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指明方向。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提出的依据。

 

查看答案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