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1月9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

2014年1月9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一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该地宣传部门以详实而又生动的图片展示我国环保面临的挑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环保理论宣传,以生活中的实例指出污染环境的相关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以环保诚信签字等形式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在环保诚信签字中,有市民说:“我知道要环保环境,却不知道怎么做。今天我了解了相当多的环保知识,知道了如何避免污染环境,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以后一定不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积极影响。

3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就公民如何参与环境保护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为解决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A市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1分)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通过实践摸索,A市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1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A市探索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办法有利于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1分)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分)。实践证明生态补偿办法切实可行,能够破解困局。(1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对人具有潜移默化(1分)和深远持久的影响(1分)。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利于公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理论的熏陶,提高终身环保意识。(1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分)、认识活动(1分)和思维方式(1分)。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利于公民正确认识环保的重要性,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1分)(说明:如果有学生答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可给1分,总分不超过4分)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分)、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1分) (3)①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掌握环保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2分) 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2分) (说明:只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等。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是限定性试题,注意限定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4项内容,注意要结合材料中A市的做法进行分析; 第(2)问是意义类试题,需要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第(3)问是建议类试题,注意设问的主体是“公民”,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提出方法论建议,不可答非所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中国是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贸区的建立将创立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配置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的增长极。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不亚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成立。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务院应该如何作为。

2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面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我们应该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述观点都启示我们要   

①重视量的积累                    ②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对事物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④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