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作为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

材料一:作为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历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纪录片,《鉴史问廉》一开播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部分评论摘录如下:

题材严肃的纪录片,“消化”起来并不晦涩。一个个动人的历史小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楹联诗词,悄然间将“不想腐”“尚廉洁”的理念吹拂入心。

回应解答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晰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形可视的影视化表达,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爱看。

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

材料二:在电脑普及,全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尽管汉字书写目前还不至于出现需要拯救的危机,但民众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文化,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使命,吸引了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誉,汉字书写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该节目选择一些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生僻字用于比赛,选手靠疯狂背诵参加比赛等引发争议。有些人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中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

2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的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二,请用文化生活关知识阐明理由。

 

(1)①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借助历史小故事和楹联诗词等经典的文化形式使廉政理念易于被人们接受;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借助影响深远的历史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文化判断和选择。 ②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又是文化享受的主体。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文化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鉴史问廉》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这一功能,使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增强。 ④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鉴史问廉》倡导的廉政文化符合我国社会当下的作风新状态、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如从文化创新、优秀文化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2)赞成。(2分)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生僻汉字平时使用率不高,单纯考查对文字的读写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4分)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以提高收视率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节目的初衷受到扭曲。(4分) ③文化传承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要体现时代精神。单纯考查对汉字的记忆,难以传承汉字文化。(4分) 反对。(2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媒体的参与推动有利于营造汉字传承的氛围,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4分) ②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普及、传承汉字文化。(4分)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要重视汉字的读写记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鉴史问廉》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大型纪录片”“动人的历史小故事”“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新状态”,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文化创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的观点进行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辨析题,这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若学生赞同此观点,那么观点中“为了提高收视率”、“生僻字”以及“死记硬背”等字眼学生要引起注意,这启示学生可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从文化传承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要体现时代精神等角度去分析说明;若学生不赞成此观点,学生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功能以及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文化创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查看答案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查看答案

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查看答案

2014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