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七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而今,许多人巧用标点,将这首诗加以解构并改编为三言诗、短剧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

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③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A 【解析】许多人巧用标点就可以将首诗加以解构并改编为三言诗、短剧,说明了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说明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能体现出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实践的特征,故②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人们往往注重直接、表面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了间接、本质和长远的联系,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⑤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旺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底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通过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现了自身的回归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2年春节期间,在曹操发迹的河北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的近3000件佛教造像,除部分无色外,很多都色彩艳丽。为保护佛像颜色,在发掘时,有关专家已选取最小的碎片,进行色彩等技术分析,已形成预案推广运用。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碎片色彩技术分析能够为佛造像颜色保护提供一般方法

②碎片色彩技术分析的总和构成了佛造像颜色保护的一般经验

③碎片色彩的特性通过最终形成的推广预案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 

④碎片色彩技术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预案对佛造像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廉洁文化是中华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④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近年,“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到如今“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善治”这个政治学术语在中央全会层次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善治”目标的是

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水平

③厘清政府权力范围,建设服务型有限型政府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