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
A.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现如今,天上有“嫦娥”和“玉兔”,海底有“蛟龙”,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这表明( )
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求索真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几十年来,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将通过顶层设计,加速改革进程。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观点是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宋代哲学家朱熹在一首题为“泛舟”的小诗里这样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