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③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B.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 )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 )
A.“科学的抽象”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
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
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