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月20日,《关于做好杭州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申报...

2015年1月20日,《关于做好杭州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发布。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深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杭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党委和政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服务。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从哲学的作用和任务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自觉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助于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4分)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4分)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和任务。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哲学的作用和哲学的任务 【方法锦囊】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查看答案

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D.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

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