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火了一个概念——互联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火了一个概念——互联网+。互联网+,也就是智能互联网,被视为是继蒸汽机、电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工具,将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材料二: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即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让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成为世界共识,也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日前,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活动,目的也是在全社会强化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网民合法权益。

(1)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应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

 

(1)①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市场引导互联网与其他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3分)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培养更多人才资源和创新科技资源;(3分) ③加大财政对互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有市场前景的科技等支持,发挥财政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2分)④顺应经济全球化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2分) (2)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科学立法,监督法律的实施,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②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决策。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加强网络空间的监管,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政府应如何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属于措施类试题。政府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财政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本题考查我国国家机关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国家机关主要包括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从各自的地位和职责角度,指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的措施,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市场与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人大、政府、司法机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湖北等11个省市,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京九、皖赣等南北铁路干线;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及农业生物资源;汇集了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集中了大批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专家预测,长江经济带在未来1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材料二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某省已初步拟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深入推进五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枢纽建设工程,打造包括航运、铁路在内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大开放工程,营造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跨江跨区合作;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带,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实施沿江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城市连绵带。

材料三自我国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各地区多措并举,在拉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新的产业发展、就业等方面取得众多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各地“多头管理”,关联性不足,缺少统一协调;部分省市还在保留带有保护本地产品销售的政策规定,通过行政手段搞不公平竞争;一些地方对原有经济园区“开而不发”,当前又借长江经济带建设之名扎堆规划各类新园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环境信息不透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对沿线各地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推动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沿线各地政府应对新的挑战出谋划策。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查看答案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③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A.②③         B.①②         C.①         D.③

 

查看答案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15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对“2015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

网上调查

网下电话调查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热点话题

得票率(%)

排序

社会保障

52.4

1

房价调控

37.6

1

收入分配

38.1

2

食品安全

33.9

2

医疗改革

22.1

3

物价问题

32.5

3

注:网上调查的参与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的电话调查对象则集中在城市居民。

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认识结果

B.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C.不同的人难以形成同样的意识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查看答案

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小心碰倒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来。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大师顺着游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跃然纸上。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树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定

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