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为期三天的会议云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政要、互联网精英、学者。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共开展了近20场论坛和对话活动。

(1)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些知识?

材料二: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已经来临,2014年全球网民达30亿,人类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数据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目前我国已拥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我国占了4家。但互联网的起源和成熟都在美国,美国掌握着整个互联网的主导权,比如:连接国际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美国占了10台,而中国1台也没有。对中国而言,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发展、安全缺一不可,参与制定互联网规则迫在眉睫。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

2)阅读材料二,请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为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1)①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政要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参与制定互联网规则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以及围绕国际互联网讨论的议题体现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也体现了解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2)①各国应尊重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建设和平、安全、开放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②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求发展,在合作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危害。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的因素的角度说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政要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符合各国的利益;可以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角度分析说明这次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也可以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角度分析说明“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 (2)本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二,请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为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现代是“当今国际社会”,然后考生可以从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的宗旨的原则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考点定位】当今国际新秩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的宗旨 【方法指导】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些年,推动大数据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行动共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材料二贵阳市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选择行政权力相对集中、工作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技术运用有一定基础的市交管局和住建局两家单位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数据铁笼”计划。围绕可记录、可公开、可分析三大目标,数据铁笼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用数据化的方式全面记录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化系统涵盖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各类管理业务,权力运行过程被全天候、多维度监督,真正实现阳光运行。

1试从经济生活角度解读实现材料一中目标的意义,并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政府如何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数据铁笼”计划是如何规范政府权力行使的。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引领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的成长。这说明( 

A.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

B.价值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

C.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查看答案

2014年流行语,如“新常态”“打虎拍蝇”“蛮拼的”“断崖式”等,都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

C.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D.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创新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B.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颠覆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唯一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认识是实践不断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这种做法否认了(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世界的物质性

D.联系的客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