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有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创业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材料一:长期以来,保守主义、中庸之道等惯性思维和落后思想,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众创业创新。要激发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必须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和谐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形成创新风

材料二:创业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使人人皆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材料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是重要力量。有人说青年创业迎来了“最美好的时代”。但创业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根据媒体的报道,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面对略显骨感的现实,青年要做好充足准备,放飞创业梦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从文化生活知识,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三,就青年创业拟定一条新闻标题,要求:紧扣主题,凝练朴素,限15字以内

 

(1)(10分)①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分)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克服创业创新问题上的落后思想。(3分)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开放宽容的文化环境。(3分) (2)(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足我国的国情,适应新常态,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4分)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人皆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惠及人人(4分)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分) 注: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原理正确,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 (3)(4分)例: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创业能力;扶青年创业,点希望之火。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惯性思维和落后思想”“和谐氛围,培育创新精神”,调动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哲学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处于关键时期”“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业创新的主体”,调动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创新的意义等知识回答,并分析现实意义。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新闻标题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青年创业”进行设计。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创新的意义;劳动和就业 【解题方法】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0月26日-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针对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公民应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答案

读下图漫画“清水免费供应”与“石子每枚十元”,如果乌鸦们只看到了“清水免费供应”,那么从它们的行为可以启示我们(  

满分5 manfen5.com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必须坚持既看矛盾普遍性又看矛盾特殊性

C.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D.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查看答案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查看答案

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