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其担负着“振...

在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其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而获得赞誉。但他们将一些早已埋葬于历史尘埃的生僻字词用于比赛,靠疯狂背诵也引发争议。

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赞成。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生僻汉字平时使用率不高,单纯考查对文字的读写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3分)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以提高收视率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节目的初衷受到扭曲。(3分)③文化传承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要体现时代精神。单纯考查汉字的记忆,难以传承汉字文化。(3分) 反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媒体的参与推动有利于营造汉字传承的氛围,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②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普及、传承汉字文化。(3分)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要重视汉字的读写记忆。(3分) 【解析】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本题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要对应教材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如果赞成,则从此项文化活动对人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文化传承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单纯考察读写记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反对,则从此项文化活动对人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即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汉字的重要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商业性、汉字的重要性 【解题指导】评析类题解题攻略 含义:所谓辨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 (1)辨:就是对观点下判断(有时候也可以渗透在“析”中),说明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 (2)析:就是对正确的观点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对错误观点的要将其改正并分析原因;对观点不完整的需要补全观点并分析原因 (3)评: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错误实质、危害、思维缺陷、理论焦点,对整个试题进行评判时要注意科学性。 二、基本特点:有的是亦此亦彼,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对错相混,需作具体分析;有的有两重性,需作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有的在整体上是正确的,但有不合理成分,需区别对待;有的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条件下又是错误的,需灵活对待等。总之,辨析题没有固定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该题型有明确规定:“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这一总的规定性说明辨析题的能力要求是:一要判断,二要分析,并且重在分析。 三、基本要求: 基本解题结构是:有辨有析,即“判断+分析+总结”。具体说来就是:“肯—肯”,即一个观点(一层意思)正确要说明理由;“否—否”,而断定一个观点(一层意思)错误要说明原因。在解题时要求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判断,进而进行分析。划分层次的办法对于在高考中遇到较难的辨析题十分有效,用这种办法能达到蚂蚁搬大象的效果。但是要做到这点除了要求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比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好的阅读习惯。“补一补” 解答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答好辨析题,前提是找全论点,关键是找准辨点,原则是先辨后析,必要时还要评判。辨析题这一题型它要集中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呢?辨析题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辩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这也就是说应该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做辨析题,而不能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正是出于这一意图,在近几年的高考辨析题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了那种全对或全错式的了,因为它无法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 具体步骤: (1)确定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析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结合辨题的具体特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析,明确每个层次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准确回答辨析题的前提。 (2)分析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即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和观点,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3)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欠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是有正确成分等; (4)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辨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实现“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观点

 

查看答案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查看答案

材料: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进一步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到2018年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周密部署。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则更为直接:“‘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初步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网速慢、网费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因素之一。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发达国家固定宽带资费占月平均收入的比例为1.5%,而我国无论网速还是网费或网络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与普及水平等方面处于全球第80名左右。互联网对于通信网络的演进要求日益迫切,有利于推动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对于通信网络而言,这种倒逼式的发展模式极具挑战,既有的通信网络如何承载未来的业务需求是很大难题。如今各大运营商、设备商都在积极探讨通信网络的下一步演进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让‘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的认识。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改革,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探索、敢于涉险;又要架起桥梁过河,明确分工、精心设计。材料体现了

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中要注意协调配合

②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要全面推进,又要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

③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改革的目的就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④改革是充满挑战的事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漫画(作者:德国·卜劳恩)中父亲的做法

满分5 manfen5.com

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   

②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没有兼顾到次要矛盾

③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忽略了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