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哈尔滨看冰灯,在沈阳游故宫,再到大连观海景”;“上午在鞍山逛庙会,下午到辽阳看白塔”。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
①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③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④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
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②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③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