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全国200万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晒课”,从而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传统装饰物品中曾出现一匹骏马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的形象,寓意“马上封侯”。有网友将钞票放置在玩具马背上,寓意“马上有钱”。这一创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并衍生出很多其他版本,统称为“马上体”。“马上体”的出现与流行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对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其突出代表。可见( )
①中华文化凝聚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
④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再到现代面临各种灾难,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可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