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暨黎祖祭祀庆典活动在五指山市主会场盛大开幕。节日期间,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海南省在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海南省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民族而言,全民阅读反映出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生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有利于
①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引领社会思潮,消除文化差异
③文化直接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力量
④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