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4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习近平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文件起草组采取直接调研、委托部门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等形式……在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重大改革命题的答案。9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党外人士和全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反复修改。11月12日,《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材料三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商定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1)①中国共产党作出深化改革的决定,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实施对国家的政治领导。(3分) ②文件起草组和中央领导组织调研、听取建议,体现了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3分) ③各民主党派对《决定(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促进决策科学民主。(3分) ④《决定》的整个出台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有机统一的,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3分) (2)(12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3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3分) (3)(6分)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有利于我们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分析《决定》的出台过程体现的政治道理。该决定的出台由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采取直接调研、委托部门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等形式”体现了我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体现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促进决策科学民主;综合整个决策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2)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考生容易把该考点当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实该考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的改革、人民群众的观点等知识。“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体现了群众观点,考生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倡全民阅读,对于个人而言,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阅读可以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从对民族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角度分析;从民族文化方面,有利于我们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考点定位】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的观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创新等知识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满分5 manfen5.com

 

注: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占到29.9%,一般贸易比重大幅度下降,但我国外贸附加值比重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材料二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元,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将近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就业,创造了更多的税收。2004年我国实施新的《外贸法》,取消了对外贸经营主体的经营权审批,到2013年民营企业在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33.3%。我国对外贸易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但还不是真正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截至2013年12月24日,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9起,涉案金额36.19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3年以来,我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4.03亿美元。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结合图表和材料所反映的现状,谈谈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需要让人民更多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④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评论人士指出,当前传统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而新增长点正在孕育,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有些青黄不接。新旧增长动力有些青黄不接。青黄不接不可怕,但眼光不能青黄不接、观念不能青黄不接、制度供给不能青黄不接。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相互转化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善于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新的联系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现代经济学分析表明,政府的作用犹如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着力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把握了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 

②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运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房地产是否已经在2014年迎来趋势性拐点,从而走向下降通道,毫无疑问是当前房地产业乃至于宏观经济的焦点问题。在出席201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的嘉宾中,房地产商和非房地产商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双方围绕房地产走势展开唇枪舌剑的争论。房地产走势的争论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